胸闷憋气反复就诊
竟是先天性心脏病
高女士今年35岁,但她受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困扰,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最早出现症状是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当时她以为只是劳累过度,就没有太当回事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不适症状越来越严重,十几年前高女士做了心脏超声等检查,这才发现她竟患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属于是先天性心脏病,若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就会导致患者不适症状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二病区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洪衡介绍,动脉导管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导管,是出生前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但是在出生后通常会自行关闭。但是如果在一岁左右时动脉导管仍未关闭,那么以后自行关闭的机会就较小,就会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在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加重,患者可以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易疲乏等不适症状,造成患者的反复就诊。高女士就是在确诊后并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才导致她在三年前症状加重,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喘的厉害,并且憋闷气短,生活极受影响。
动脉导管未闭可致肺动脉高压
及早筛查治疗防心衰
一般来说,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应在早期筛查发现后,尽早在儿童时期就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从而避免症状发展、病情加重。否则,像高女士这样,病情“拖”至成人,不仅不适症状越来越重,而且还导致了肺动脉高压、心衰等更严重的疾病改变。洪衡主任表示,动脉导管未闭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动脉血流经由未闭的动脉导管分流到肺循环,不仅使肺动脉血流增多引起压力增高,而且也会由于压力传导的问题而进一步加重肺动脉的损伤,加重肺动脉高压,而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则可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或合并感染等,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因此,洪衡主任提醒,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筛查,如果发现心脏有杂音的异常,则应及时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高女士此次就诊,就是因为她的肺动脉高压已经发展到了重度,经检查,她的肺动脉平均压最高已经达到了100mmHg,远远超过正常值。由于病情加重,保守治疗已经无法减轻症状,高女士希望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介入封堵术“查漏补缺”
改善肺动脉高压
对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这是一种微创介入的方法,即使用专门的封堵器将未闭的动脉导管“堵上”。不过,这种封堵术常在患者年龄较小时开展,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且未闭的导管较细,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可是高女士病史长,肺动脉压较高,很有可能在封堵后依然难以降压,无法缓解病情;此外,高女士已经到了成年,动脉导管直径较大,接近17mm,一般的封堵器根本无法完成封堵;即使进行了封堵,封堵器脱落的风险也较大。鉴于这些难点,高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均未能进行封堵术。
抱着一线希望,高女士又来到了河北以岭医院。在接诊后,洪衡主任带领心血管病科二病区的医疗团队仔细讨论病例,又结合超声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虽然手术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但只要细致准备,应该还是可以开展的。“我们也考虑患者年龄较轻,尽早手术改善,以后的生活才不会受到更多的影响。”综合分析后,洪衡主任与心血管病科二病区的医生们一起为高女士制订了周全的手术方案,而且在术前多方联系寻觅,为高女士找到了较为稀少的大号封堵器。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洪衡主任带领心血管病科二病区的医疗团队择期为高女士开展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封堵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就是通过股静脉及股动脉或桡动脉建立通路,进入导管,借助造影等方法,明确具体位置后,选择合适大小的封堵器输送至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处进行封堵。”洪衡主任介绍,本次手术最大的难度或者不确定性,来自于患者的肺动脉高压。长期肺动脉高压可导致肺部血管重构,如果在放置封堵器后,肺动脉压没有明显降低,那么患者的病情仍不能得到改善,甚至会加重,封堵器则需要回收。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在术前洪衡主任则通过靶向药物为高女士进行了相关的降压治疗,使她的肺动脉压降至了89mmHg,并联系安贞医院专家为手术的开展保驾护航,手术中耐心细致操作,将封堵器准确送至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位置上,成功完成了封堵。在术后,高女士的平均肺动脉由术前89mmHg压降至35mmHg,由重度肺动脉高压降至轻度肺动脉高压,而且她的憋闷、喘不上气等不适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正常生活已完全不受影响。
专家档案
洪衡
主任医师
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二病区主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以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师从阜外医院知名专家顼志敏教授,主要从事心内科临床及导管介入诊治工作。
业务专长: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科临床及导管介入诊治工作,熟练掌握经股动脉、经桡动脉或经尺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手术,可完成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处理,具备起搏器植入技术,熟练及参与各类电生理射频消融手术并富有相关经验。